【中国教育学会专项课题】市南区趣味田径课程“教、学、评”一体化建构与实施研讨会(二)

时间:2020-04-10来源:青岛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

1.jpg

概念界定
       课程一体化,即整个教育过程包含着教育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和各种成分的一体化。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不知道该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课程一体化的实施,可以形成不同学习阶段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并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有效实施与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指导和实施依据,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运动习惯养成,指导推进学校体育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践行。本研究所指的课程一体化是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也就是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追问:为什么教?教什么?用什么教?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

2.jpg

说课及模拟上课

3.jpg

          吴老师执教水平一《一级方程式赛跑——快速起动》一课,吴老师通过任务单将起跑动作重难点依次贯穿,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会起跑动作的形成,通过身体重心的变化使学生自主感受“储备力量”助起跑。组建超级团队的“10米计时赛”强化练习储备力量的动作,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挑战赛”营造竞赛氛围,潜移默化的渗透竞赛规则意识,并为后续“起跑接途中跑”课程做好衔接。

4.jpg

  刘勇永老师执教的《冲刺/跨栏/绕杆往返接力——侧面跨越障碍》一课,以提高跨越障碍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主要从“节奏”、“摆动腿积极下压”两个方面着手。在科学热身环节,渗透摆动腿积极下压等专项动作,充分热身的同时为本节课教学重点打下基础。技能教学采用环节目标的形式,从“一步一跨”越过低障碍物找节奏,在此基础上强调摆动腿积极下压,再到“两步一跨”越过低障碍物有规律节奏配合摆动腿积极下压,继而升高度远度,最后根据学生情况设置不同难度赛道分层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整个环节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攻破重难点。体能游戏接力赛为整个单元做基础,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同时为单元绕杆、冲刺做初体验。
        整节课目标清晰、环节合理,由简到难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从单一化、碎片化教学走向结构化、系统化“教学评”一体的教学模式。

5.jpg

【经验交流@定陶@宁文娟】
        宁老师围绕“趣味田径课程一体化研究中的收获与体会”主题进行了经验交流。基于学校体育团队承担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教育学会的两项*********课题,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宁文娟老师从区域品牌项目、趣味田径特性、课程一体化简介、课程一体化的收获、课程一体化的问题以及课程一体化的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交流,为全区各学校在今后的《趣味田径课程一体化建构与实施》课题研究中提供了参考依据。

6.jpg

【互动评课@26中@张宏昕】
        刘老师结合当前新冠病毒的紧张环境,提出了生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入本课。从行进间热身中可以看出刘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充分的热身为本节课的练习打下良好的安全基础。技能学练中,学生先自主探究学习,然后师生共同概括出侧面跨越的动作要领,而不是单纯的老师讲出。在分组合作练习中刘老师不断给学生以动作反馈,指出易犯错误并且充分关注学生的手臂动作,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层教学设置的三个级别更是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其中的生生互评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这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吴老师的课堂以超级小战队的合作小组贯穿整节,通过苏炳添100米的视频导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热身操环节非常适合二年级的小学生。技能学练中吴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多个任务单让学生两人一组,充分练习,让学生通过不同动作,自己找出******起跑姿势,在学练过程中给予了学生积极及时的评价,10米挑战赛的三种起跑很好的帮助学生发展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最后的超级挑战赛中的各种障碍设计合理,让学生有着极大的练习兴趣。
       通过观看下午的视频课程,两位老师的教态之自然,示范之优秀,教学策略之得当,充分应用了互动效能体育课程模式,值得我们每一名新教师认真学习。我们会将所学知识用到实践当中,努力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互动评课@市实验@鄢羽】
        很高兴能够代表2016级新教师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两位老师的课程都是一级方程式的内容,分别是2年级和三年级,随着年级越大,难度和技术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场地、器材布置合理,口令清晰,讲解简单明确,教姿教态都很标准。两位老师都采用了游戏法,能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在说课方面,两位老师的计算机水平素养都很高,说课简要、清晰,ppt制作水平也很高,吴老师的视频制作确实值得学习。吴晓燕老师先是让学生听大赛起跑口令的音频,让学生学习、熟悉起跑口令,并自主体验,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采用任务单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同的起跑方式。吴老师示范标准,体现了很高的教师素养。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别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刘勇永老师将主教材内容贯穿始终,热身环节将慢跑和专项练习相结合。技能学练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一步一跨低障碍物规律节奏,然后增加摆动腿积极下压,通过不断升高度加远度,逐渐增加难度,遵循了技能形成的规律,也给学生创设目标挑战。刘老师增设钻石级、王牌级的挑战难度,分层次教学让学生能在挑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采用小组合作的练习方式,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能够看出刘老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语言组织表达及课堂气氛的调动非常好,富有激情。
       田青朋:刘老师的课,有好多亮点,首先我比较欣赏刘老师运用超级团队的分析策略,以超级团队为学习小组上课,形成了组内互帮互助,组外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再就是比较欣赏刘老师课上的分组教学,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张淑艳:刘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姿态优美,动作规范,讲解与示范配合紧密合理。个人语言组织表达及课堂气氛的调动非常好,富有激情。教学方法新颖,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教学设计合理,详略得当,运用多种方法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李祎:吴老师以奥运健儿视频为导入,趣味韵律操为热身,激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通过分部讲解动作要领进行示范,要点明确思路清晰,符合水平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在热身环节将慢跑和专项练习相结合,在技能学练中通过“一步一跨”“两步一跨”“高度远度”“分层教学”的方式,使每位学生明确练习目标,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效练习。在体能环节的设计中不仅具有趣味性竞争性,也能巩固本节课的技术要领。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彩教学分享!
       王宁宁:刘教师的教态自然,有亲和力,教师教学主线非常清晰,边讲解边示范,很出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精神,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崔起超:刘教师的教态自然,有亲和力,教师教学主线非常清晰,边讲解边示范,很出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精神,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崔久龙:刘老师在整堂课的上课过程中,自身的站位始终很准确,给学生让出合理的活动空间,自己的站位也能很好的观察到每一位学生,并及时追加点评与积极调动课堂气氛。刘老师通过讲解示范、操作指令和练习调控,明确说明学生学练活动的动作方法、路线、方向、时机、强度等要素。
       陈刚:刘老师的侧面跨越障碍一课。通过学生的体验练习、合作探究学习、针对不同学情的分层教学以及有效的合作评价。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刘老师整堂课的口令清晰,示范动作非常规范,评价及时到位针对性非常强,体现了模拟上课时教师非常高的教学素养。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展示,以上是我们的一些见解, 还请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
【互动评课@大学路@刘娜】
        我是来自青岛大学路小学的刘娜。首先,非常感谢张老师给予这次发言的机会,感谢吴晓燕、刘勇永、宁文娟三位老师带来精彩的模拟上课、说课及经验交流。我们2018级教师就以上优质课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两位老师的课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模式,从多种角度给与学生优秀的示范,通过挑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难度,从而关注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力求使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吴老师执教的“一级方程式赛跑——快速起跑”一课,利用视频和音频,结合任务单导学,在教授快速起跑的过程中,逐渐渗透了比赛规则,引导学生学会储备力量。我们感觉吴老师在挑战赛环节的设置上非常用心,也很巧妙。通过举旗、吹哨、播放起跑口令的方式,让学生从视觉到听觉上感知并体验起跑的瞬间,通过反复模拟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而让学生采取俯撑起跑、仰卧起跑、前滚翻起跑的动作,也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同时可以加强体能,提高学生储备力量的能力。在交流与合作中,增进了团队意识。刘老师执教的“冲刺/跨栏/绕杆往返接力——侧面跨越障碍”一课,教态亲切自然,示范动作清晰到位,教学环节设计紧凑、循序渐进,适合本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竞赛、互评互助、分层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刘老师还预设了学生在练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改进动作。在评价方式上,引导学生自评、倡导同伴互评、老师及时点评,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一次次的挑战中,不但提升了练习的密度和强度,也增强了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以上就是我们2018级的观课体会,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
【互动评课@区实验@洛圆博】
        各位老师、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市南区实验小学的洛圆博。今天,我非常荣幸代表2015级新教师进行发言!我们小组观看了,也学习了吴老师,刘老师两位老师的说课以及模拟上课,都高度赞扬了两位所做的充足的准备,以及如此专业的课例展示。接下来,我总结一下我们小组的几点感受!
       首先呢,吴老师在一级方程式赛跑中的起跑的讲授中。我认为呢,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做到了自主探究学习、老师做到了以学定教的教授”。在技能环节中,吴老师设计了两个任务单,都是通过比较学习、体验学习、限制条件的学习,让孩子自己去探究哪种方式是正确的科学的。我想。对于水平一的孩子,甚至是高年级的学生,在这种对比与试误中,技能的掌握会更扎实。
       其次,吴老师在模拟上课中大量的使用了,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怎么样?尝试后你的感受是什么样,这样的语言,这也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当然了,它的亮点很多,比如游戏与竞赛等策略的运用,任务单使用,热身与放松操的专业展示。还有英文口令的融合都是非常好的,在这里就不一一进行赘述了。
       接下来说一下刘勇永老师,首先啊,我们通过观看模拟上课。不知道大家的感受如何,给我的感受就是课堂的代入感非常强。有好几个瞬间,我就觉得我是学生。他的语言非常的精悍,示范也非常的专业。其次呢,整节课当中,刘老师对重难点的把握以及为了解决重难点采用的策略也是非常的到位。比如说他使用了不同颜色的粘贴辅助,比如一步一跨两步一跨的设计,都是循序渐进地解决了节奏上的以及摆动腿积极下压的重难点。在体能环节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了进一步的巩固,设计的指向性非常强,教学的目标也非常的明确。
       最后啊,我想提一点两位老师的共性。两位老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定位中都不谋而合的提到了“解决生活实际的困难”这一范畴。有时候啊我也在思考,无论是语文、无论是数学、或者是体育或其他学科,其实都是一种工具。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孩子运用这种工具来保护生活中的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掌握了一项生存技能!老师要有这样高位思想观念的引领,才能设计出以孩子为中心的好课。才能成就体育教育走向关怀生命的教育。才能想张老师经常推崇的,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的育人。
【互动评课@嘉峪关@王致君】
        首先感谢张老师给予这个机会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同样感谢两位优秀的青年教师为我们带来的两节优质的课例,以及宁老师的经验交流以下我们17级教师就以上呈现课例的学习分享:吴晓燕老师一课通过任务单将起跑动作重难点依次贯穿,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会起跑动作的形成,通过身体重心的变化使学生自主感受“储备力量”助起跑。组建超级团队的“10米计时赛”营造竞赛氛围,潜移默化的渗透竞赛规则意识,并为后续“起跑接途中跑”课程做好衔接。“挑战赛”的多样性充分展现了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多样性,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既能增强小组之间的合作能力,又有效提高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整节课,在课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去挑战,学生在挑战中学会通过超级团队的形式,挑战困难,团结协作,让学生在有挑战性,趣味性的游戏中逐渐学会技能,非常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刘勇永老师的课从科学热身过程中充分利用器材,并结合本节课加入跨越跑和节奏跑等动作,运动中提醒学生动作要领,给学生一点点的渗透。技能部分通过环节目标的形式,一步步循序渐进,借助任务单使学生体验跨越障碍的节奏并体验摆动腿积极下压,提高学生跨越障碍的能力,分层逐步攻破各个技术要点,从“一步一跨”到摆动腿积极下压到“两步一跨”衔接的很好,示范到位,最后运用游戏整合本课学习内容。整节课目标清晰、环节合理,由简到难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自主练习探究时间充裕,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两位老师教学练习内容从单一化、碎片化教学走向结构化、系统化教学的一体化模式使我们青年教师受益匪浅。以上发言是我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以此抛砖引玉,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
【互动评课@太平@辛兆亮】
        吴老师的模拟课主要采用了互动教学理念下的对比体验策略。让学生在任务单的驱动下,采用多种姿势的启动方式进行体验练习。通过正确的感知,让学生们掌握了起动的姿势方法。同时通过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达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运动技能、储备力量。
        刘老师的课以技术教学为主,主要学习掌握跨的节奏与方法。教学过程中先从一步一跨动作学起,再过渡到两步一跨的动作学习。强调了摆动腿积极下压,强调了摆臂的重要性。最后又增加了高度和远度的难度练习,教学循序渐进,由简到难。同时强调小组相互评价的三个观察点,还设计了挑战等级三个级别,这体现了评价分层设计。整个评价过程注重了教师的及时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结合。
        宁老师的经验交流,简介了趣味田径作为我区品牌体育学习项目的意义,分享了6方面的收获,即1.提升课堂效率,增强学生体质。2.尊重学生差异,优化教学方式。3.深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素养。4.推动科学研究,营造教研氛围。5.增强成果意识,加大宣传力度。6.助力训练实效,呈现百花齐放。提出了两个方面的不足,找出了下一步的解决方法,也为我们课题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资源。

7.jpg

基于目标导向的逆向教学设计
        市南区体育教研评课各位老师们,大家好,下面我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感和观点。刚刚年轻老师们已经把两节课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那么依托今天两节课,我想和大家谈一谈有关于体育课逆向教学设计的话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备课。逆向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强调评价先于教学实施,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还没有开展之前就确定如何评价,使教学评价伴随整个教学过程。其实过程类似于平日备课,先确立教学目标,再设计教学过程。当我们上升至每学期的单元设计,甚至是整个水平单元构建时,也可以如此进行。就像今天的两节课,在会议手册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两位老师,也都先制定了单元评价标准,以此为抓手再来设计单元流程乃至细化到每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但评价绝不等同于目标,因为当提前在设计单元评价时为的就是帮助我们来实现教学目标,评价也是可以具体的,对于体育学科来说我觉得应该是直观的,甚至是可以测量的,所以单元评价时我认为应该有定性和定量的体现,像今天的两节课都有较为具体定性评价。除了定性评价外,刘老师更有关于单元评价定量的要求,当然如果能出现具体测试成绩标准那是最完美的。不过毕竟趣味田径项目属于较为新兴的体育活动,需要老师们长期的实践和学生的反复测试,才能有较为科学准确的评价标准,我想这可能也是张老师现在带领大家开展有关于趣味田径等级评价标准实验的初衷之一吧。逆向体育教学设计本意也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所有教学变革的一个主旨,既然如此应当有效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立足于教学任务和目标,充分利用我区互动效能教学法,提倡学生运用探究、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手段和方法,像刘老师的课在技能学练部分就给学生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吴老师的课上,开课时用一段比赛视频进行导入,其实这也是教师构建了相应的学习情境,并将学习要点融入其中,促进学生在情境中获取知识与技能。    
       最后,逆向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应该从学生的理解程度来考虑,而以往我们经常以某知识点为目标,再根据这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最后通过测试检验教学成果.吴老师的课中就多次采用两种示范动作,让学生直观的分辨出技术动作中的易犯错误,以便有针对性的来练习。也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步一步进行定性评价。以上就是我对于的一些想法,非常粗浅如有不当也请领导和老师们给与指正,谢谢

8.jpg

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
        首先感谢张老师给予这个机会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同样感谢两位优秀的青年才俊为我们带来的两节优质的课例,以及宁老师的经验交流本次研讨主要围绕着教学评一体化来展开的,其实上周的研讨会中辛兆亮老师已经做了详细的解读。老师们也应该有了基本的了解,今天我想再拓展一下,目的是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与共鸣,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关于教学评一体化,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它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它最终的指向就是有效教学。其次,我们要站在“课程”的视域来看教学评一体化,形成课程思维,因为教、学、评本来就是需要在目标统领下进行整体的思考。
       再次,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上,就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一体化地考虑为什么教、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明确教学应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学的怎么样、学到了什么程度,真实地评价教学效果,以便调整下一步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做到“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如果只管教什么、怎么教,不问结果,就会出现为教而教,为活动而活动,图热闹、走形式,课程的实施就会偏离课程设计的目标和理念。
       最后,教学评一体化这一过程包含着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思考,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对教学结果的预测,这个过程也是我们从单一化、碎片化教学走向结构化、系统化教学的途径。当我们从体质监测的碎片化教学走向“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思考“教学评一体化”,同时还要思考“单元整体教学”。目前体育单元的分类有主题式单元、问题解决式单元以及专项技能单元。其中主题式单元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例如:增强心肺耐力、提升各种身体素质等等,类似于我们过去所说的“目标引领内容”。第二个问题解决式单元是什么呢?举个例子,学生的“投准”问题,“快速起跑”问题,我们可以设计那些教学内容可以提高?老师们可以进行一个思考。第三个专项技能单元,我的理解是从单一运动技能走向结构化知识与技能的设计。其实我们的主题式单元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已经做得很好了,在与张老师交流的时候,张老师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设想“将问题解决式单元与专项技能单元有机结合”,这个问题老师们可以一起探讨,好的方式与方法都是在研究和探讨中产生的。以上发言是我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以此抛砖引玉额,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

9.jpg

分享至: